20 April 2011

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
郭卜乐 中国心理热线 http://www.zgxl.net

  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最初 称为婴儿孤独症,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它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 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及以三岁前起病为特征。
  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 50万左右孤独症患儿。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2.6-5.7:1。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1989-1992年统计60例中,男∶女为7.5∶1,我 院1995年-1997年儿童心理门诊统计19例中,男∶女为6.3∶1。1984年6月至1986年5月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收住来自全国很多地区 的精神病患儿l70名,其中诊断孤独症15例,占8.82%,这数字只代表已患精神障碍的儿童中检出率。
  
  [病因]
  已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至少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
  
  [历史]
  1943年Kanner最初加以描述。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当时他报告的11例均在婴儿出生后就起病,故称为婴儿早期孤独症。以后,他和其他学者观察更多病例后,发见有些患儿开始一、二年发育尚正常,以后才起病。现今一般人将起病年龄定为30月以内。
  由于孤独症起病如此之早,征状奇特和预后严重,故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及社会的关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设有孤独症专门学会、办有专门杂志,并且从社会、心理、神经生理、生化、遗传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写了不少专著和文章。
  
  临床表现和诊断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症状)
  主要症状就是不与别人交往和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患儿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有的 孩子在开始时会被误认为是弱智或性格内向,还有的孩子在一两岁时看起来很正常,到3岁左右才发现有异类表现。孤独症患者学习正常人的语言会很困难,与人交 流及与外界沟通也很困难,他们可能会重复几种动作(拍手、摇摆)。当日常生活中出现变化,他们会强烈抵制。孤独症对行为的影响,除了语言和社交困难外,还 会有父母、家人面前表现得极为亢奋或沮丧。
  具体:
  1.早期表现,极度孤独,不会对亲人微笑。喂奶时,患儿不将身子紧贴大人。伸手去抱时,患儿无迎接姿势,不会伸手做被抱的准备,不会将身子贴近母亲,眼睛也不看抱他的人。
  2.社交困难,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联系,即使对父母也毫不依恋,如同陌生人。但与陌生人相处,又不感到畏缩。正常儿童常以凝视 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与要求,而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不会以这种方式表达感情与要求。不爱玩,不爱做游戏。患儿到5岁左右,常还无朋友,很少与小朋友 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来。
  3.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患儿通常缄默,或说话呈模仿语言,象鹦鹉学舌似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低下,无法理解稍微复杂一点 的句子,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不会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音调等与人交往。缺乏想象力和社会性模拟,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去用玩具“做饭”、 “开火车”、“造房子”。有的患儿语言刻板,代词错用,如“我要”说成“你要”,或将自己称为他。与外界交流困难,不能将生词与其含义相联,用手势而不是 语言与人交流。
  4.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由于缺乏变化与想象力,患儿常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如反复给玩具排队,总 要玩弄自己的脚趾,穿衣顺序相同,坚持某些物件的摆置形式,不能变动。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别人变动,患儿便大吵大闹。对自己房间的任何变化也 都会表示反对和不安,加家具的移位、装饰品的变化等。
  5、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
  6、对某些物件,如一只杯子、一块砖,表示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而对亲人却不产生依恋。
  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有的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 发作。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 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或笑。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在早期的孤独症倾向呢?
  以下的18种行为就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下7种行为,就应该怀疑他有孤独症倾向了。
  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5.鹦鹉学舌
  6.喜欢旋转物品
  7.莫名其妙地发笑
  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平衡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
  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
  
  [鉴别诊断]
  1、脑部迟钝:大多脑部迟钝的人在技能上也不会有所发展,而孤独症患者在良好指导下脑部会有所发展,可掌握一些技能。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
  儿童孤独症的起因尚不太清楚,病因尚无定论。最近调查认为,孤独症与脑部生理结构或神经病学有关,是几种“原因”的结果。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同病率较其他人为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高,41%患儿为长y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北也发现有长y染色体,从而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脑室左颞角扩大较多见,提示颞叶内侧结构 的病变,可能是由于脑组织的变态反应所致。最近的研究证明,患幼年孤独症的儿童,其免疫系统可能将一个基本的脑蛋白误为异体,而被吞噬掉。因此导致脑损 伤,可能是造成此病的特征。此病同时出现情绪、智力和交际的缺陷,亦是与脑病变有关。
  (3)环境因素:过去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冷淡的和过分理智化的抚育方法,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 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兴趣。本症患儿的父母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 板,并有强迫倾向,对孩子冷淡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现在,否定了这种看法。经研究证实,是由于某种脑病变的关系,其发生原因,是病毒,还是代谢失调,目 前尚无定论。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孤独症患者病情从温和到严重有许多类型。由于发病原因不明确,仍不太清楚孤独症对人的影响以及怎样同孤独症患者有效沟通,尤其在配合治疗方面 会有很大难度,至今还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终生的慢性疾病,影响正常脑功能,不能正确理解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治愈,难以有可能终身不治。
  1943年首次提出这一症状以来,孤独症的治疗已有了很大发展。有些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减轻。研究者目前也在积极寻求方法。他们认为在正确知道下孤独症症状可得以改善。有特殊训练的老师,特殊的教育方法,孤独症患者可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本症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仅少数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
  
  对儿童孤独症要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父母要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多关心患儿,给小孩以温暖。此病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少数病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智能好的患儿比智能差的患儿预后好。
  药物治疗仅对个别症状可能有效,如短期严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击行为,可用奋乃静,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可选用脑复新、脑复康,或γ-酷氨酸, 此外,利他林对治疗孤独和语言障碍有效。近年来,有人报告,服用芬氟拉明(fenfluramine)治疗孤独症获得疗效,该药是苯丙胺的衍生物,服用后 可使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水平降低,减轻多动及刻板动作,改善注意力,对有些病例尚可提高智商。氟哌啶醇可改善儿童的孤僻、退缩及某些刻板的行为,药物的选 择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剂量也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直至出现适当的疗效或副反应为止。
  虽然许多家长都信服分泌素,但研究人员星期二报告说,分泌素不是治疗孩子们孤独症的有效药物。分泌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原因,是NBC去年关 于一名叫帕克的儿童的报道。帕克接受了内窥镜检查,什么也没查出来,又吃了一些分泌素,于是孩子睡觉和说话都恢复了。家长于是认为这种只吃一次的消化不良 的诊断药,与孩子不说话的孤独症的好转有关。几家主要报纸刊登了帕克的新闻,于是,三、四千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吃了至少一次分泌素。孤独症研究学会收集 了一千多名儿童的反映,发现相当一批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好转。但是,当科学家们再次认真地分析分泌素的效果时,发现一剂分泌素对付孤独症是无效的。
  患孤独症的儿童,一般病程都比较长,所以用药治疗的时间也相对长一些。家长应注意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肝功能及心血管以及血象的异常,因此,对患儿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上述药物对孤独症的患儿确定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可使某些症状减轻,有利于行为及心理治疗的进行,但目前还达不到根治的效果。药物本身还不能 提高孩子的学习认识能力,也不能建立正常的行为,但有效的药物可使儿童对环境和管理更为适应。通过药物、特殊训练和行为矫治等综合措施,患儿的症状能够得 到较理想的改善。
  研究者正积极寻求各种治疗的方法来帮助孤独症患者,包括语言疗法、感官综合、视觉疗法、音乐疗法、听觉疗法等。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方法下患者病情会有所控制和好转。一种好方法应包括一些交流治疗,社会技能发展,感官损害治疗等。专家认为,通常病情越重效果越好,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患者的专门治疗。孤独症患者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帮助、不仅是家人、老师。
  
  社会康复
  儿童孤独症患者一般可做重复性强的工作。像艺术家、调琴师、画家、办公室人员、洗碟子人员、流水线工人等。
  通常喜爱音乐、游泳、打猎、猜谜等。
  成年后需要职业训练,就业机会,监督部门等。
  
  
  
  参考资料:
  临床特点
  孤独症的基本临床特征为"Kanner"三联征。
  (一)社会交往障碍社会缺陷是孤独症的核心,有的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表现症状,可拒绝别人的拥抱,对父母无依恋感,而当父母回来时也没有愉快的 表示。当感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去寻找母亲的安抚和父母易于分离,有时跟随陌生人和跟他们父母一样,有时亲人呼唤他们的名字,常常不理会,无反应, 表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缺乏眼与眼的对视往往被看成是孤独症的特殊表现。
  (二)言语发育障碍孤独症的语言障碍是一种质的全面损害,以此症状来就医占大多数。   1.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   2.言语运用能力的损害,表现在不会主动与人交谈,不会提出语题或维持语题,他们常是自言自语,但讲什么内容,别人听不懂;他们常有自己的小天地,以此为乐。而毫不注意周围的环境。有的患儿还不会用代词或代词运用颠倒;以致他们的言语变得毫无意义或不知所云。   3.刻板重复的言语或模仿言语。   4.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   5.出于自我刺激的使用言语:有时尖叫,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常称"自我中心语言"。   6.非语言性交流的损害
  (三)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极、僵硬的行为方式。   1.对环境倾向于要求固定不变或不正常反应。   2.不寻常的兴趣和非同一般的游戏方式:表现对某些物件或活动的特殊迷恋。   3.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   4.对物体的非主要特性的兴趣,以及特殊的接触方式。
  (四)感知常见的异常。
  (五)智力和认知缺陷。   
   张庆松
  张庆松脑瘫癫痫网
  
  儿童孤独症的小常识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 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 5.1左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中若有1个患孤独症,另一个的患病率高 达36%左右,而双卵孪生子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最新医学研究发现,儿童患者脑中鸦片素含量过多,故常出现孤独、麻木症状和感情交流障碍等。到目前为止当前有多种病因学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孤独症,尚未明确。
  儿童孤独症常见以下行为特征:
  (1)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独症患儿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或陌生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望对方的脸,回避眼光的接触。喜欢独处,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
  (2)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对生活环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他们情绪变化,比如: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
  (3)言语障碍,儿童孤独症患者多言,但领会能力低,常用词不当。发音不正,发出怪腔怪调。
  (4)孤独症患儿常坐不住,活动过度,以脚尖走路。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习惯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势。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1)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
  (2)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动严重减少;
  (3)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通过治疗,可减少行为症状、促进发育,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游戏、拥抱、家庭、药物疗法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查阅《医学心理学》与《心理保健》。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 2001年1月11日16:54:4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杨晓玲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 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 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 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 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 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 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 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 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 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 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 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 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 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 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 害。
   儿童孤独症主要症状
  (2001-09-2612:59:03)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婴儿孤独症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婴儿孤独症是一种年幼时起病的精神障碍,与先天性风疹有关,常伴有癫痫。孤独症患儿大多智力落后,但可在音乐、记数字方面有特殊的才能。
  关于婴儿孤独症病因的意见目前还不统一,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类行为异常是由于器质病变。患儿往往有较多的体格异常及脑电图变化。
  本病的表现常见有言语困难和社会交往困难。出生后2个月还不出现笑,4个月在母亲拥抱之下不感快慰,不能与人有眼对眼的注视。不能与周围人保 持良好的社会交往,遇环境改变不能很好适应,多有刻板动作,智力落后占75%以上,仅1/3的病儿可勉强独立自主,有些伴有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显著异常。
  本病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语言训练、行为矫正和心理指导,是较重要的治疗手段,较常用药物有氟哌啶醇、舒必利、氟苯丙胺等。
  因此当家长发现小儿出生后2个月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要密切观察小儿成长情况,如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愿参加集体游戏,不喜欢模 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单调,经常说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或自造词句,社交活动中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或手势运用不当,要高度怀疑本病,送医院治疗。同时加强语言 训练,矫正异常行为。
  
  
  
  参考:儿童孤独症护理||儿童孤独症的其他看法或研究成果||营养不良与儿童孤独症
  
如有问题,请访问我的博客
Copyright ©1997-2009 Chinese Psychology Online中国心理热线(CPO心理热线) http://www.zgxl.net
著作权声明:引用必须标明作者、栏目、出处、本站名称及链接 咨询邮件:cpo@163.ne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